闻资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公司新闻
九华文化
殡葬文化
风水知识


   

    地址:安徽九华山二圣

    电话:0566-2820607 2820608 2820609

    传真:0566-2820609
 

    首页 》 新闻中心
墓用地趋紧可能无墓可葬 亟待进行“第二次殡葬改革”推动墓地循环使用

发表时间:2012/5/31 11:12:50  点击:3943
      统计,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7000万平方米土地变为公墓及坟场。在土地紧缺的大形势下,符合建墓要求的土地一直紧缺。 
      目前上海墓穴的使用年限是70年,每年占用墓地的人数是10万人。预计5年后上海80%的公墓将陷入无地可葬的“死墓危机”。
      上海正尝试将部分小型墓的使用年限从目前规定的70年减至20至30年,从而加速墓穴“易主”,进入“循环使用”阶段。
      随着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,死亡人数逐年增加,公墓用地紧张的现状摆在人们面前。公墓用地吃紧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墓价飞速上涨。目前,国内有些城市的公墓价格已被炒至每平方米2万元,更高的“天价墓”也时常见诸报端。由此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:一方面墓价扶摇直上,普通民众望而却步;另一方面“节地葬”式产品虽然政府、行业都大加推广,大力引导,却依然少人问津。
      专家指出,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,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。
      公墓土地供给严重不足
      不久前的冬至日,家住上海黄浦区的成先生在上海“滨海古园”安葬了去世的母亲,“幸亏很早就订了墓地,否则短时间找一块墓地恐怕要花大价钱”。
“大部分人都有入土为安的观念。”市民于先生说,就算自己搬出三居室,也不能让逝去的父母住进“茅草屋”。
      据统计,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7000万平方米土地变为公墓及坟场。在土地紧缺的大形势下,符合建墓要求的土地一直紧缺。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控制制度,公墓土地供给更是严重不足。而上海所有经营性公墓的占地面积为5000亩,目前已经使用了3000多亩。
      上海市殡葬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,市民选择骨灰墓葬的比例占到80%。与此同时,2010年后上海人口老龄化将进入高峰,死亡人口逐年增加,每年将达到12万人,2020年每年将达到16万人,必将使原本紧缺的公墓土地供给捉襟见肘。
      公墓土地供给紧缺的直接结果是墓地价格年年攀升,老百姓普遍感叹:“墓地价格高于房价”、“墓地价堪比豪宅”。去年9月,陈女士在上海朱家角附近的墓园,花了1.7万元为父母订购了不到1平方米的小型墓地,而该墓地现在的价格至少涨到2万元。
      多年来参与上海公墓规划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指出,目前上海墓穴的使用年限是70年,每年占用墓地的人数是10万人,“预计5年后上海80%的公墓将陷入无地可葬的‘死墓危机’。”
      事实上,龙华烈士陵园等上海一些公墓已经出现“无地可葬”的局面。有关部门统计,冬至和清明节期间,从上海赴江苏、浙江等地扫墓的人数已达到100多万人,并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。专家分析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:上海本地公墓资源不足,市民纷纷转向外地寻求墓葬。
      采用“节地葬”者不超过10%

      为缓解殡葬用地紧张局面,不少公墓经营者开始未雨绸缪。上海海湾寝园开发的第三期墓穴的面积明显缩小,但在制作等方面越来越精细。而上海福寿园等墓园一直大力开发“节地葬”式产品,从1998年的植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,以及2006年的小型艺术葬式,到近年来推出的十字壁葬、花园立体葬、欧式铜板葬、生态树林葬等新型产品,采用了更好、更新的环保材质,引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,从视觉上看也都是与景观相结合,体现出空间的生死共享。
      据介绍,与传统的公墓安葬相比,“节地葬”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少而容量增大。比如,在福寿园,每个“花坛葬”的占地面积仅为0.02平方米,却可以放置几十具遗体的骨灰。按照传统的每个墓穴占地1.5平方米的标准估算,“节地葬”约为上海节约了26万平方米的土地。而费用也低很多。“节地葬”的价格为800元左右,是传统公墓安葬价格的几十分之一。据福寿园执行总经理伊华介绍,目前这些产品的库存还有5300多件。
      “海葬”也是上海市民政部门近年来竭力提倡的新型葬式。有关资料表明,2002年,上海出台了海葬补贴措施,2007年起进一步增加补贴。根据规定,常住上海的户籍人口过世后骨灰撒入大海的,每人能得到400元补贴。浦东新区的人口还将得到800元的区内补贴。“其实海葬应该成为更多普通人的选择。”殡葬业内人士说。
      但是,记者在走访了多家墓园后了解到,由于“厚葬薄养”的思想和攀比心理目前在人们心中仍然占有极高的比例,长辈在世没有好好照顾和孝敬的缺憾,都试图在身后的“风风光光”中得以补偿,实惠的“节地葬”往往被视为“没面子”而遭冷遇,低价“节地葬”式应者寥寥。据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统计,包括海葬、壁葬、花坛葬等的所有“节地葬”加在一起不超过10%。而选择不花钱,还有政府额外补贴的海葬的市民每年仅有1%左右。
      循序渐进实现改革目标
      “土地资源是有限的,化解‘死墓危机’的根本办法是实现墓地资源循环使用。”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所长诸华敏认为。和传统土葬不同,现在的墓穴多是由花岗岩、水泥等坚硬物质砌成,回收利用成本很高。最关键的问题是,人们还没有接受墓穴循环使用的观念。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殡葬改革,初步实现了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转变,现在急需进行第二次殡葬改革,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葬式,即实现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。
      据了解,我国目前墓穴用地使用权期限最长为70年,而国务院新修订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明确要求“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”,根据这一原则,各地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。上海正尝试将部分小型墓的使用年限从目前规定的70年减至20至30年,从而加速墓穴“易主”,进入“循环使用”阶段。
      不过,从事殡葬管理的相关人士表示,虽然公墓出售的只是土地租赁权,但很多人追求墓穴的永久性。一些骨灰盒经过层层处理能保存几百年。由于国家没有对墓穴的循环使用做出硬性规定,墓穴使用期满后收回再利用将成为一个“不易解决的难题”。
      “推行‘节地葬’势在必行。二次改革将触动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,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并需经过一个长期过程,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目标。”上海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认为。
      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指出,如何引导市民走上文明殡葬之路,是目前探讨的热点。“市民的习惯只能疏,不能堵。只有找到更加文明的清明祭扫方式,才有可能将原来不文明的情况彻底改变。”
 
 

上条新闻:年内,九华山机场将通航
下条新闻:公墓的历史由来
友情链接:九华山旅游网 | 安徽殡协网 | 九华山旅游攻略网 | 九华山慧居寺官网 | 池州政府网 | 安徽殡葬网 | 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 | Z5面霜


Copyright @ 2012 九华山大愿陵园 版权所有 地址:安徽九华山二圣

电话:0566-2820607 传真:0566-2820609 :网站建设池州商网

皖公网安备 3417900200005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