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相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开山寺庙之一,座落在九华山风景区西北方向,隋代就
有僧在此育经念佛。无相寺为唐咸通二年(861年)进士王季文书堂,又名无相苑。柯崧诗曰:
“抵树何年阁,荼度花,看山攒玉笋,酌水聚金沙,勾邑真人宅,唐朝处士家,云霞护金碧
瞻眺夕阳斜”。王季文临终前召邻僧智英和尚至住所,愿舍宅为寺。《唐李太白宿寺.五言
古风 》 诗云“头陀悬万仞,远眺望华峰。聊借金沙水,洗开九芙蓉。烟岚随遍览,踏履足
双龙。明日登高处,山僧孰与从,禅床今暂歇,枕月卧青松。更尽闻乌呼,恍来报晓钟”宋
初香火鼎盛,规模甚大,下设东、南、西、北苑北宋治平元年(1064)朝廷赐额“无相寺”
寺阁如画,风光秀丽,令游客、骚人留连王世禄登九华次无相寺,白毫光乍起,梵宇厂玲珑
锡卓鸣千壑,灯传,二峰昙云郎色,佛日转无空,石滑愁难上,扶筇破藓封。元初诗人陈岩
《头陀岭无相院》诗云“头陀岭下招提境,画阁阑杆儿废凭游客骚人还倏去看山输与在家僧
头陀岭前、无相院南有“金沙泉”,泉由石罐中沸出,大不盈欧,而四时不竭,金沙为底清
澈鉴容。陈岩《金沙泉》诗云:“金能生水水涵金,本本源源造化心,几许碎金随水出,披
沙终日若为寻。”明正统元年(1436)住持僧瑛重建.景泰又扩建。正德十四年(1519)明代
大理家王守仁游九华山时,曾数游无相寺并吟诗多首;宿无相寺∶“春宵卧无相,月照五溪
掬水洗双眼,披云看九华。崖头金佛国,树梢谪仙家。仿佛闻笙鹤,青天落降霞“《无相寺
三首 》 :“老僧崖下屋,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,夜伴崖虎宿坐望九华碧,浮云生晓寒。
山灵梯石滑,不得到峰头。《重游四首》“游兴殊未尽,尘寰不可留。山青只依旧,白尽世
头”;“拔地千峰起,芙蓉插晓寒。当年看不尽,今日复来看。“瀑流悬绝壁,峰月上寒空
鸟鸣苍涧底,僧住白云中。”《又重游次次旧韵 》:“旧识仙源路未差,也从谷口问桃花
屡攀绝栈绝栈经残雪,几度清溪踏月华。虎穴相邻多异境,鸟飞不到有僧家。频来休下仙翁
榻只借峰头一片霞。”;《无相寺金沙泉次韵》:“黄金不布地,倾沙泻流泉。潭净长开镜
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。兴云为大雨,济世作丰年。从有贪夫过,清风自洒然。“寺前有心
期亭”明代尚书湛若水题额,作有《无相寺心期亭》诗。清道光十年(1830)僧成就作有《
无相寺心期亭》诗。清道光十年(1830)僧成就、慈舟重修。咸丰七年。同治十年1871年住
僧圣传(字玉忠)在无相寺旧址上结茅以居,6年苦心修持。终成巨刹,复兴为丛林。僧众云
集,开坛传戒,三度弟子400余人,盛况空前。
1913—1927年住持僧果建,果建(1847—1927)民国僧,字法幢,俗姓严,桐城县人.
21岁时,有非出家修行不可之念,拜九华山无相寺圣传(玉忠)和尚为师。次年至宝华山求
足戒,旋即回无相寺,历充副寺监院各职。后受师命任住持。至光绪十八年(1892),无相
寺中兴为十方丛林。同年应大通大士阁普济寺众益僧之请为住持。
民国初,果建命其徒妙珑(定朗)参与组建中华全国佛教总会和九华山佛教会。民国十
六年(1927)四月二十四日圆寂,终年80岁。
1943—1970年住持僧雨量。
1966—1976年间大雄宝殿成为废墟,佛像被毁,仅存部分破屋,无僧人居住。
现住持果富法师受菩萨的感应,师傅上慧下庆的教化,发心重建无相寺,弘扬菩萨道场
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启开重建无相寺大业。在原址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规模宏大的庙
宇群。
根据总体规划,无相寺上院和无相寺东院占地面积100余亩需恢复修建古桥梁五座,水泥
公路4公里,广场面积1公顷,山门两座,地藏菩萨幽冥钟楼、钟、鼓楼各两座,天王殿、大雄
宝殿、地藏宝殿各两座,配殿两座,念佛堂、寮房、藏经楼、地藏隧道108米、性瑛“重建无
相寺”碑亭、金沙泉亭、心期亭、斋堂、客房上客堂(宾馆)七宝放生池各一座。